2020-12-26 17:07:37 來源: 南通網
藏品是博物館的立館之本。秉持著“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2020年中華慈善博物館(以下簡稱“慈博館”)共成功征集藏品資料569件(套),涵蓋牌匾、楹聯(lián)、字板、碑刻、古籍等10余個門類。開館4年來,館內藏品和資料已累計突破4000件。而就在本月下旬,慈博館也順利通過評估和定級,成功晉升國家三級博物館。
宋代“修崇仁平政橋詩記碑”。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奉旨旌表樂善好施”匾額。
記者 李彤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紙箱子見證攜手抗疫
“我?guī)憧吹倪@件藏品,承載著溫情和力量?!?4日傍晚,在位于慈博館二樓的紙質藏品庫房里,伴著濃濃的樟木香,記者見到這件見證中日友誼的“寶貝”——一只曾裝有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支援武漢抗疫物資的箱子。
據介紹,在得知中國發(fā)生疫情后,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迅速向湖北HSK考點學校捐贈了口罩等物資,且在外包裝箱子上附上詩文“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慈博館征集陳列部主任程偉說,前期他們也查閱了大量資料,發(fā)現這句詩的出處得追溯到約1300年前日本天武天皇之孫長屋王贈送我國的千件袈裟上所繡的一首偈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睋度圃姟酚涊d:“明皇時,長屋嘗造千袈裟,繡偈于衣緣,來施中華。真公因泛海至彼國傳法焉”,說明贈送繡詩袈裟這一舉動與促成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有著重要關系。
“一千年前,它引領鑒真不畏艱險東渡傳法;一千年后,它促使命運緊密相連的國家之間團結協(xié)作,攜手抗疫。雖才寥寥八字,其收藏價值可見一斑?!背虃フf。
征集人員得知消息后快速反應,通過網絡查找湖北地區(qū)的HSK考點,逐一致電考點學校,表明征集意愿。由于年初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武漢乃至湖北省的學校教職人員都沒有正常上班,許多考點學校在網上提供的固定電話亦無人接聽。面對這一僵局,征集人員沒有氣餒,繼續(xù)通過QQ、電子郵件等方式爭取和考點學校的工作人員聯(lián)系,并密切關注武漢疫情信息。4月8日武漢宣布“解封”,征集人員立即跟進,迅速與返回校園的武漢楓葉國際學校老師取得聯(lián)系,找到了箱子并委托細心包裝后郵寄至慈博館。幾經周折,終于將這件珍貴的抗擊疫情見證物成功征集入館。
打著手電筒找到宋代“修崇仁平政橋詩記碑”
慈善是一種行為和理念,相關藏品門類分散,不成體系,相關物化傳承較少,有價值的藏品線索獲取一直較難,這無疑給征集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
“有困難,那就迎難而上?!贝炔^館長胡達坦言,考慮多重因素,慈博館以區(qū)域文化為切入點,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走遍了全國10余個省市,一如江西廬陵文化與慈善相關的牌匾、楹聯(lián),山西三晉文化與慈善相關的石刻、拓片等,都是這些年尋回的珍品。
事實上,在征集藏品過程中也難免會碰到“瓶頸”。2019年11月,經江蘇省文物局組織鑒定,慈博館共有69件(套)藏品被定為國家珍貴文物,其中國家二級文物1件。然而,慈博館征集的藏品主要集中于清代,部分為明代慈善相關藏品,年代尚不十分久遠。如何在現狀中尋求突破?今年10月,征集人員在獲悉江西撫州一古玩賣家擁有不少古籍、碑刻等雜項類藏品后,連夜趕赴當地。
“考慮到館藏需求,我們向對方介紹了慈善相關藏品的范疇。”胡達說,當征集人員告之捐款修橋、修路的碑刻也與慈善相關時,賣家將大家領至其存放藏品的地下室中。地下室沒有電,一片漆黑,征集人員只好打著手電筒,逐一解讀每塊碑刻的內容。“忽然,一塊靠在墻角的碑讓我們眼前一亮。此碑上半部分是三首詩,由江西崇仁縣縣令孫懋所寫,為贊頌當地羅彬一家捐修平政橋的善舉。下半部分為捐修人羅彬記述修橋起因和經過。”據介紹,此碑刻于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是慈博館開館以來征集到的唯一一件宋代慈善相關藏品,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非常少見和珍貴。
克服疫情干擾征集到“奉旨旌表樂善好施”匾額
藏品征集,四處奔波是常有的事。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外出征集工作嚴重受阻,原本整年的征集工作壓縮到只有半年時間去完成。面對這一形勢,慈博館不等不靠,努力通過網絡、微信等渠道,了解潛在的藏品信息。在市民政局機關紀委、規(guī)劃財務處和鑒定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全館人員共同參與,扎實推進藏品征集工作。
6月初,征集人員通過微信了解到江西吉安一賣家有件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奉旨旌表樂善好施”匾額,反映朝廷對民間善人善舉的褒獎,品相完好、刻工精細、邊飾華麗、信息豐富,極為少見。
就在4天后,征集人員周益和周燦克服疫情干擾,立即動身前往,詳細了解該藏品的相關情況,并在當地古玩市場深入排查,掌握了不少有價值的藏品線索。由于當時疫情風險尚未完全解除,征集人員周益在返回南通后,其正在讀書的女兒按校方要求不得不在家接受隔離兩周才返校。
7月中旬,由館長胡達帶隊,藏品征集鑒定專家、市民政局工程項目負責人一行4人組成的藏品征集團隊再赴江西吉安,與當地古玩店家現場洽談,這一次,終于將包括該件藏品在內的一批慈善相關藏品征集入館。
目前,這塊長149厘米、寬80厘米的“奉旨旌表樂善好施”匾額,就存放在慈博館的木質藏品庫房內,顏色鮮亮,年代字樣清晰可見。綿延數百年,當看到這一件件保存完好的慈善藏品在南通“安家”,這一刻,記者對拯救慈善文物的慈博人心生敬意,是他們的一次次努力爭取和不辭辛勞,讓現在的我們乃至后人有機會與珍稀文物邂逅,并親眼見證“寶貝們”跨越時空后的歷久彌新和熠熠生輝。
記者 李彤
[責任編輯:來源:南通網]
蘇ICP備08106468號 蘇新網備2010048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經營制作許可證(蘇)字第435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12099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zgnt001@163.com
聯(lián)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
Copyright (C) 2015 www.guotingwen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