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7 10:31:01 來源: 江海晚報
單霽翔接受媒體采訪。 龔丹
“中國任何一位文物工作者、博物館人,到南通博物苑來都該懷著一種朝圣的心情。”昨天上午,走進南通博物苑大門,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這樣說。
10年前,在南通博物苑100周年苑慶的時候,單霽翔曾經來“朝圣”過。昨天,在南通博物苑110周年苑慶即將到來之際,他又專程趕來。經過10年洗禮,南通博物苑、更新完畢的博物苑新館已經日益成熟,欣賞著一件件展品,單霽翔說:“南通江海文化的精華都在這里了。”
記者龔丹
我國博物館歷史何以濃縮到南通?
10年前,南通博物苑新館處于起步階段,如同剛剛栽下的銀杏樹,茁壯成長。
10年后,清風吹拂下,一地金黃的銀杏葉讓人覺得,南通博物苑新館有了新的收獲。
昨天上午,當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踏入南通博物苑新館大門時,他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白鳛橐粋€文物單位,更多的博物館呈現出一種歷史的厚重,但在這里,歷史和現代結合得如此緊密。”單霽翔說,“歷史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變得更加美麗,而市民,特別是年輕人才更愿意來?!?/p>
南通博物苑位于風景秀麗的濠河之畔,是著名愛國實業(yè)家、晚清狀元張謇于1905年創(chuàng)辦的,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博物館,這一創(chuàng)辦時間比建立于1925年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還要早20年。對此,一直對南通博物苑關懷備至的單霽翔十分了解,他說,張謇在南通創(chuàng)辦了民族工業(yè)、教育事業(yè),也創(chuàng)辦了吳良鏞先生所說的“近代第一城”?!敖谝怀恰钡囊粋€重要特征就是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事業(yè),而南通博物苑就是南通獨特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
很難想象,在110年前,人們要創(chuàng)建一個公共博物苑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單霽翔說,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第一座博物館,經歷了在戰(zhàn)爭中淪為日軍馬廄、館藏文物大部分被損毀和掠奪的痛心,這座博物館如今又煥發(fā)了青春。所以,南通博物苑發(fā)展的歷史,就是我國博物館發(fā)展歷史的一個濃縮。“因此,中國的每一位文物工作者,每一位博物館人,來到這里的時候都應該懷有一份朝圣的心情?!?/p>
5000件文物如何串聯南通歷史?
去年,南通博物苑新館更新工程完工,穿越時空阻隔,追尋歷史足跡,在現代化的場館內,已經消逝的歷史再次重生,并以一種新的形態(tài)呈現在市民面前。
雖是故地重游,但單霽翔眼前一亮。在新展館一樓的《江海古韻——南通的古代文明》和《館珍遺韻——南通博物苑精品文物展》兩個主題展廳中,單霽翔仔細欣賞了每一件文物。從青墩文化、到近代生產鹽業(yè)的大鍋鐵鍬,到近代南通的印香爐、東皋印派、澄泥硯……單霽翔的眼中充滿了好奇,并不時地吩咐助手拍照留存。
南通博物苑講解員告訴單霽翔,目前,南通博物苑館藏文物達到50000多件,展出的文物達到了5000多件。對于這一比例,單霽翔十分贊嘆。他說,就連故宮博物館都做不到這一點,這說明南通博物苑希望市民了解南通、了解歷史的心愿之迫切,也體現了南通博物苑現代化博物館的品質。
在眾多展品中,讓單霽翔印象深刻的,包括南通本土的生產工具和工商業(yè)的一些實物資料,他說,這些文物和展品不是孤立的,它們不斷變化的過程正是南通地域、城市演變的過程。“所以,這5000件文物串起了整個南通的歷史?!眴戊V翔說。
在一樓展廳拐角處,一尊銅制媽祖像引起了單霽翔的注意,他驚訝地說,盛行于福建、臺灣一代的媽祖文化也影響了南通地區(qū),這正說明了南通濱江臨海的特點?!巴瑫r,吸納外來文化也證明了南通人海納百川的心態(tài)?!眴戊V翔說。
南通文博事業(yè)如何傳承江海文化?
參觀過程中,單霽翔透過玻璃窗戶看到外面有年輕人在拍照留念,這讓他格外高興。單霽翔說,任何一座博物館都具有古老的歷史,但任何一座博物館都不該高冷對人,而應該把傳統(tǒng)文化和當下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如何履行當代的社會職能和專業(yè)化功能呢?單霽翔認為,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這是最簡單有效的途徑,也是一代代博物館人努力的方向。如今,全國博物館更為科學的學術性研究和成果的呈現、數字化技術,以及不斷研發(fā)的文創(chuàng)產品,已經足以吸引市民特別是年輕人走進博物館。在博物館融入大家的生活后,博物館與廣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費將銜接得更加緊密。
單霽翔提到,每個博物館都有古代、近代、現代各個時期收藏的文物藏品,而如何將這些藏品進行組合,表達一個主題顯得特別重要。單霽翔說,在剛剛結束的參觀行程中,他嗅到了濃濃的江海味,因為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藏品經過精心設計的呈現,顯得氣勢磅礴。通過參觀,大家可以看出南通確實是一個具有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城市,從古至今都是開放式的,一代代南通人以博大的情懷吸納著各地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文博事業(yè)對于當地特色文化的傳統(tǒng)起著重要的作用,南通和南通的江海文化也不例外。”單霽翔說,“所以,做好文博工作對傳承江海文化大有益處?!?/p>
[責任編輯:來源:江海晚報]
蘇ICP備08106468號 蘇新網備2010048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經營制作許可證(蘇)字第435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蘇B2-20112099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圖片、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電話:0513-85118941 郵箱:zgnt001@163.com
聯系地址:中國江蘇省南通市西寺路10號
Copyright (C) 2015 www.guotingwen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